學校巡禮:玩泥沙 滾山坡 上樹屋 村校樂園 自由玩出正向教育
明報網上連結: 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副刊/article/20201027/s00005/1603735356638/學校巡禮-玩泥沙-滾山坡-上樹屋-村校樂園-自由玩出正向教育
明報報章副本:Hard Copy
【明報專訊】誰說在學校一定要小心翼翼腳踭貼地,不能追、不能跑、不能衝?有學校就一反傳統,讓學生「攞正牌」在校園內的新「公園」任跑任跳,就是攀爬、翻筋斗亦悉隨尊便。「公園」沒有師長監視,亦無風紀巡邏,大膽地容許大家「自由玩」,完全是出於對學生的信任。
走進位於元朗鄉郊的八鄉中心小學,映入眼簾的,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,蝶兒在花間翩翩起舞,加上平房式的校舍設計,令人恍如時光倒流,置身於舊日的書院。「我們雖然沒有千禧校舍的大禮堂,也沒有標準籃球場,但學校勝在貼近大自然,有蝴蝶園、有貓舍、有松鼠屋,是了解生態、學習愛護小動物的最佳教室……」在城市人眼中,這間小村校有很多不足,但在校長黎婉姍眼中,這些都是小確幸。言談間,盡是感恩。
伙拍中大 創新教育模式
推行「正向教育」的八鄉中心小學,在2017年參與香港賽馬會「正正得正」教育計劃,並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項目團隊的協助下,建立起有系統的正向教育課程及創立新穎的教育模式。轉眼3年多過去,計劃來到尾聲,重頭戲項目「地方營造」(place-making)剛剛完工。
Place-making的概念,是透過創造良好的公共空間,促使持份者產生歸屬感和幸福感。「學校除了是讀書、傳授知識的地方,亦應該是一個讓學生能夠和教師、同學好好建立關係的地方,就算他朝畢業、長大了,仍然會記得這裏的一花一草一木,一人一事一物。」黎婉姍說。
解讀民意 實現學生真正需要
負責place-making項目的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(Thomas)表示,今次在八鄉中心小學所推行的工程,圍繞兩大主題,一是naturalness,要與大自然結合;二是playfulness,要夠好玩。「今次很有意思,也有別於其他工程項目。因為建築師一般以空間、環境角度出發,學校卻慣常從人、師生的角度出發,兩者怎結合呢?我們今次便來了個co-create、co-design。」
Thomas的合作伙伴,不單是校長、教師,還有學生。他的團隊專程來到八鄉中心小學跟同學們「開會」,聆聽他們的需要。結果,綜合兩大民意,一是校園內需要有一間樹屋,讓他們可以躲進去跟朋友促膝談心;二是學校應該有一個「公園」!
「關於樹屋,有一個女同學表達過想爬到樹頂後,再從隧道裏滑下來;有個男同學又說,想公園有跑步、踢波的地方;亦有人提議加建泳池。但我們統統都沒有做。」建築學院團隊成員之一何子偉(Jimmy)笑言,小朋友想法天馬行空,惟金錢和空間都有限,沒可能逐一滿足;但團隊會反覆思量,解構孩子背後的想法,「像那個女生,其實在表達希望有些上落的設施,男同學其實想有一個可讓他們跑、衝、放電的地方」。
最終,結集各學生想法的「正向緣地」(Permaland)在今年6月誕生了,它包括了靜態區和動態區兩部分。靜態區有由朴樹改建、拾級而上的樹屋,旁邊有一塊石春地,孩子可靜下來感受大自然;動態區則在草地上,有小山坡、沙池、木棋場,甚至是一些形狀古怪,難以命名的設施,讓學生盡情放電。
奇形怪狀設施 玩法任意發揮
環顧四周,最吸引記者目光,是一個紫色圓形的物體,是什麼來的?「我們也說不到,正因為無名,才有更多空間讓學生發揮創意。」八鄉中心小學副校長鄧鏡河答道。
的確,你在「正向緣地」,不會找到任何解釋設施的標示牌,亦不會找到任何警告句語。黎婉姍指着另一個狀似巨型喇叭的物體補充,「例如這個東西,我們原意是做一個給孩子表演的場地,因為它的設計可做到擴音效果。殊不知,某天有個男生看見這東西,竟不是走進裏面玩,而是攀上拱起的位置。第一次不行、第二次亦失敗,但他沒有放棄,再助跑衝上去,結果成功了。我見到他非常興奮,彷彿很有成就感、滿足感。男生在上面逗留了一會,之後又像溜滑梯般溜下來」。
這個畫面,令她印象難忘,也印證到一個信念,「其實我們不需要教小朋友怎樣玩,他們自己會掌握」。
不設規條 信任孩子互望互助
不怕孩子受傷嗎?採訪當日,便有幾名學生像滾地葫蘆般從小山坡上滾下來,雖然這個山坡不算高,大概只有幾級梯級的高度,但對於慣常保護小朋友的香港家長來說,或許都會感到擔心。不過,該校課程發展主任杜國權卻一臉淡定地說︰「學校向來有灌輸何謂安全玩的概念給學生,既然講過,便要信任孩子懂得保護自己,因此毋須設立規則硬要他們遵守。當然,校方亦已做足安全措施,減低學生受傷風險。」
黎婉姍同樣認為,如其師長囉囉嗦嗦,不如讓學生互相守望、互相照顧,「我見過高年級的同學在這裏對低年級的同學說︰『唔好跑咁快,小心跌吖!』這種善意的提醒,也是人的美、人的善」。
「正向緣地」目前主要是小息時開放給學生使用,校方計劃稍後為它「增值」,「希望可跟課堂結合,讓學生走出課室,來到草地上堂、一起做靜觀練習,甚至恢復全日制後,開放草地給學生在這裏吃午餐」,黎婉姍期盼着說。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7期]